opt_ban

产业运营

OPERATION

产业转型近在眼前新质生产力成关键!哪些产业起主导作用?又有那些经验可以借鉴? 智库

发布日期:2024-11-13      阅读:     
返回列表

  生物产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比有所扩大,逐步迈入成长期。当前,我国生物产业还处在技术推动产业发展的起步上升阶段,主要通过《“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等政策支持生物产业发展,并提升生物经济的GDP占比及全球影响力★★★◆■。但目前来看,我国生物产业发展还面临挑战,例如原始创新能力薄弱,在基础生命科学理论■◆◆、底层关键共性技术、生物信息资源等积累不够,鲜有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未来★◆◆■■,我国还需把握住生物技术加速演进★◆■■、生命健康需求快速增长的关键机遇,推动生物经济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转变融资结构,而从国际对比的视角来看,当前中国直接融资的比重尚且较低,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以社融存量衡量★★★◆◆■,2022年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在美国非金融企业融资结构中的占比达66%,而我国仅为17%,其中股市融资仅占4%◆■。借鉴美国1980-2000年间直接融资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经验★★■,中国未来需加快实现融资结构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加便利、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题,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直接融资占比的提升离不开活跃的资本市场,我们认为★★■★■,应从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联动等方面出发活跃资本市场,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科创企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培育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成本上升和效率下降的情况下,我国依靠劳动力与资本投入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增长■◆,需要从传统要素投入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在这一时期,习强调的★★★★“新质生产力”或是支撑经济增长最可靠的保障。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逐渐成长,但部分领域国际竞争力仍薄弱。高端装备制造涵盖了航空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以及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近年来,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引导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雄厚的产业基础也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目前我国在自主化大功率机车制动系统、自主化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装备等方面技术基本成熟,根据华经情报网,2021年,我国企业中国中车在全球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中占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五成。在智能制造领域,《■■★■★■“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正推动制造业与信息技术融合,我国炼化、印染、家电等领域智能制造的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在航空航天领域★★,尽管在产业政策支持下★★■,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快速发展,但产业核心竞争力仍弱于美国等航天强国■★■■,根据AeroDynamic的数据,2017年美国航天产业规模占全球比重达49%,我国仅为6%;据此数据测算,我国航天航空产业规模占GDP的比重为0.3%■■◆,远低于美国的2.1%。

  在国家政策支持与企业不断创新的推动下■◆◆,我国新能源车产业快速成长★■。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传统能源车时代中,我国整车、零部件企业的品牌力和竞争力都比较弱,而日本、德国等汽车强国在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而在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中,我国已经逐渐具备先发优势。2023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7%★◆■,是世界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产业链中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根据ChemNet援引SNE research的数据,2023年1-10月◆★★■★■,中国企业在动力电池市场份额超6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我国整车企业开始崭露头角■◆■★★,根据汽车纵横网援引CleanTechnica,2023年1-9月,比亚迪在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占据了20.9%的市场份额■★■◆◆,超过特斯拉位列全球第一,广汽、理想、小鹏等国产品牌市场份额也逐年提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亟待转变◆★■◆◆,需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增长新动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升级◆■■■。而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资本驱动模式则难以继续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大量的资本投入必然会面临资本回报率回落■★■、边际产出下降★★★■、产能过剩等问题,使得同样规模的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削弱。2008年以来★■★■■,我国资本回报率中枢出现明显的回落,2009-2019年GDP增速中枢由2000-2008年的10.5%回落至7.8%,2020-2023年则进一步回落至4.8%★★★■。经济增速的放缓反映出依靠资本投入驱动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或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新质生产力强调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战略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这六大产业■◆;未来产业主要包括6G网络、可控核聚变■■、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深海空天开发等。

  借鉴海外经验,我国产业结构需要继续转型升级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1960年到2008年间★★,全球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仅有13个国家和地区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如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亚洲的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等。其中,韩国和日本在步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均成功培育了半导体、汽车、通讯等新兴高科技产业;中国台湾也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迅速崛起为世界电子产品制造业中心◆★■。

  我国新材料产业正处在由中低端产品自给自足向中高端产品自主研发的过渡阶段◆■。新材料产业具有高产品附加值■■★、高研发投入、高技术密集度等特征,是衡量一国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材料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逐步推进,叠加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材料应用领域快速发展。根据火石创造公众号的数据◆★,2021年我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为5.9亿元★◆◆★★,产业规模占GDP的比重为5.1%。但我国新材料产业面临着基础材料品质不高、关键战略材料保障不力、前沿新材料创新不足等问题,还处在全球新材料产业的第二梯队,整体竞争力弱于欧美、日本等第一梯队经济体◆■★◆◆★。随着各地加快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布局■■◆,叠加政策对材料科学领域基础研究的重视■■★◆■■,未来,我国新材料产业或将从中低端产品自给自足走向中高端产品的自主研发和进口替代■■■。

  回顾历史★■◆◆,我国在过去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新的主导产业逐渐长大。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并释放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力支持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我国15-64岁工作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1978年的57.8%上升至1997年的67.6%。在劳动力成本和数量的优势下,以食品、纺织业等轻工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得以快速发展,1978年到1997年,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43%上升到49%。

  我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在世界占主导地位。新能源领域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径实现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叠加产业政策的持续扶持★◆■◆■,光伏、风电领域快速发展,2022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达到1.25亿千瓦,其中光伏新增装机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此外■◆◆◆,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量达到1.19万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加了20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与此同时,我国相关产业链在全球已占据优势地位◆■★■,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1年我国组件产能全球占比达75%■■◆◆◆、电池片为85%、硅片为97%、多晶硅为79%。

  未来新质生产力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长或将提速。当前我们正处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技术和产业革命中★◆★★■◆,这或将深刻地影响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长期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例,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凭借其良好的通用性和泛化性,正显著降低人工智能的应用门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大规模落地。未来人工智能或将逐渐成为科创赋能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根据华经情报网,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有望超4000亿元,拉动相关产业近1.7万亿元。

  地址:深圳福田区华富街道莲花一村社区皇岗路5001号深业上城T1栋59楼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新财富杂志社旗下主要新媒体平台包括:新财富杂志微博■■★、新财富杂志公众号◆★■■◆、新财富杂志视频号。

  技术发展方面,我国科创能力明显提升。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22年我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超过法国,位于全球第11位,与2012年相比一共跃升了23位。其中,我国知识和技术产出排名位列全球第六,已经高于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人力资本积累方面,我国工程师红利正在取代人口红利。教育部预计202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数为1158万人,若以2020年比例(STEM专业毕业生占比62%)推算■◆,STEM专业(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相关专业)毕业生数将超过700万◆■■■★◆,工程师红利对于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将逐渐显现◆★■■。政策支持方面■■◆★◆◆,我国已经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通过积极培育高科技含量的战略新兴产业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实现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也能持续地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动力◆★。近年来我国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在经济中的占比正逐渐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从2014年的7.6%上升至2022年的13%以上,同时,根据“十四五规划”中的目标,预计202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行业占GDP比重将上升至17%★◆★◆★。

  借鉴上世纪80年代美国发展经验可以发现,金融结构需与产业结构适配,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转型离不开直接融资的配合★★■★。美国在1980-2000年出台了包括宏观★■◆★■★、产业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支持科技创新。科技发展除了产业政策支持外,还需要资金投入★◆■。相比传统行业可通过抵押资产获得融资,新兴科技产业由于处于起步期,加上轻资产占比较大,很难通过抵押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来推动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因此,股权融资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选择。1978年后,美国推出了免税■◆★◆■◆、放宽企业登记限制等一系列政策鼓励股权投资★★◆◆,一方面为新兴科技企业提供了从初创到成熟所需的长期稳定的资金,另一方面为微软★◆★、因特尔这类巨型公司拓宽了上市渠道,对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有所不同,其摆脱了大量资源的投入■★,更加强调了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的主导作用■◆★■■★,主要包括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在此期间,以股权融资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科技企业IPO数量占比明显提升,解决了科创企业融资难题,助力美国经济成功实现转型升级。1980-2000年◆◆■◆■,股权融资在美国非金融企业融资结构中的占比从35%升至55%,1980-2000年期间科技企业IPO数量占比达到37★■★◆.6%。在这期间,美国科创产业快速发展、业绩持续上行■■◆◆◆,1980-90年代◆◆■,美股掀起以纳斯达克为代表的科技股长牛行情。而股市的繁荣,又有效反哺了美国科创企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借鉴美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我国需加快融资结构的转变■■,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我国发展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主导产业已具备基础★■■。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有赖于技术发展、人力资本积累以及政策支持,当前我国发展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在以上三个方面都已具备一定基础。

  本文所提及的任何资讯和信息,仅为作者个人观点表达或对于具体事件的陈述,不构成推荐及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社立场。投资者应自行承担据此进行投资所产生的风险及后果。

  聚焦农副产品加工业务 朗源股份拟1◆■◆◆◆.1亿元转让全资子公司100%股权及债权

  我国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在经济中的占比正逐渐上升,战略新兴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已达13%,其中新能源和新能车产业已经领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产业逐渐成长,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将成为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主阵地。

  《新财富》杂志于2001年3月创刊,专注资本市场深耕细作★■■,“最佳分析师”“金牌董秘”“500创富榜★◆■■”“最佳上市公司”■★★“最佳投行◆■★◆★■”等权威专业评选和《德隆系》《明天帝国》《收割者》等经典研究案例影响深远。

  而2000年前后,随着资本的逐渐积累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提升■★,我国要素禀赋的优势开始转向资本密集型行业■★。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WTO)和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两大因素催化下,以重工业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在产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003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开启了房地产市场化的进程。城镇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国内居民住房需求快速释放,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黄金发展期■◆,拉动钢铁、铝材、水泥等原材料工业迅猛发展★■。另外,2001年加入WTO,加速了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产业融入全球供应链,使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问题得以缓解,包括重化工业在内的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开始从纺服、食品等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向原材料、机械设备等资本密集型重工业转变★◆★■,重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60%上升至2011年的72%。

  综合以上,我国形成新质生产力在人力资本积累、技术发展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条件逐渐具备■★,正推动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科创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驱动力量。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综合来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逐渐占据领跑地位,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产业也正处于逐渐成长的阶段◆■★★■。其中,在政策支持叠加技术进步推动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关键领域的国产替代正在提速,同时,半导体周期回升叠加AI浪潮演绎也将进一步加速信息技术产业成长,成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主阵地。结合◆★★◆“十四五规划”中的预测,202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有望上升至17%。中长期看,随着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6G网络■★◆、可控核聚变、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等未来产业也将逐渐从孕育阶段走向落地★■◆■。

  此外,全球半导体产业周期回升,叠加国产硬科技自主可控突破,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半导体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石,因此■★★◆■◆,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往往是科创产业的风向标。目前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当月同比已于2023年4月的低点-21.6%回升至2023年10月的-0.7%,连续6个月回暖。另外■★★,当前我国面临较大的外部挑战,在逆全球化背景下,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大国博弈不断加剧★★◆■■★,而华为作为我国科技产业的代表性公司,其对于我国突破美国科技围堵、实现科技自主可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志着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硬科技关键领域的竞争实力不断增强。目前来看,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占GDP比重从2017年的2■◆★★◆★.9%上升至2022年的4%,但国际对比来看◆■■★,2022年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1%,可见我国信息技术产业还有较大发展空间。